古希臘雕塑的三個時期
2016-10-08 來自: 南京皓銳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古代希臘雕塑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
古風時期
古風時期在希臘美術史上代表著一個生機勃勃,不斷創新的藝術時代,這時的雕像逐漸擺脫了古埃及僵硬模式的束縛,顯出了愈來愈多的真實地生命感。古風時期通常是青年男女站立雕像。男子雕像多為裸 體,這些人物雕塑的比例接近真人,人物重心通常落在兩只腳上,左足邁出成歇式站立姿態;面部表情開始生動起來,露出笑容。這種微笑成為當時統一的時代風格,后人稱之為“古風式微笑”,而且雕塑人物通常通身施以彩繪。這一時期是從學習埃及程式化雕塑逐漸過渡到寫實主義為創作目的的階段。
古典時期
古典時期的希臘雕像還帶著樸實和嚴謹的作風,但此時的雕塑家已經掌握了真實人體的雕刻技法,并開始嘗試新的雕塑創造,試圖讓雕塑人物的重心放在一只腳上,解放出另一只腳讓其可以在現實中自然地產生運動變化,增添雕塑真實的運動感,突破古風的程式化造型。
青銅像《德爾斐得奴者》是最為典型的一件雕塑作品,雖然保持著靜穆的立姿,但他右手前伸執著韁繩,神情持重,古風式的微笑也已消失,整座雕像反映的是一個具有高度自尊與自信的希臘人的形象。然而雕塑家并不滿足于此,他們試圖把更為真切的運動感和生命激情帶給雕像,使得古風雕像上的那股內斂的生命力完全釋放出來。 米隆的《執鐵餅者》便是這樣的作品,雕塑人物處于將要擲出鐵餅的一剎那,那是力量即將要爆發的臨界點,在靜止中的雕塑中成功孕育了運動。
希臘化時期
希臘化時期留存于世的雕塑作品數量眾多,繼承了古典時期注重寫實的雕塑傳統。但隨著城邦制的逐漸瓦解,城邦中的公民轉變為國王的臣民,這一時期的雕塑更重視人的個體追求和現世存在的價值。從古典時期崇尚理性和優美轉向通過強調面部表情來體現內心情感的感性形象,以此反映對現實生活的關心以及對人性和人生的贊美。所以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呈現多樣的風格,既沿襲了古典時期追求的理想美,如《米洛斯的維納斯》就結合了“卡普亞德維納斯”的半裸的造型和“尼多斯維納斯”中對立平衡的準則,又表現生死搏斗、美丑相爭的時代精神并摻入悲劇性的風格,如《拉奧孔》內心的痛苦掙扎都通過面部表情和身體扭曲,生動地表達出來。希臘化時期的雕塑藝術由于希臘本土雕塑根基深厚,依然成為雕刻藝術的中心。從題材上看,在古典時期表現至高無上威嚴的宙斯和城邦保護神雅典娜,因城邦式微而逐漸退出再藝術中的主導地位,而象征愛與美、情與欲的維納斯則登上藝術的寶座,許多姿態各異、模仿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優美的樣式”造型接踵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