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雕塑_南京十牛圖頌浮雕假山
2021-04-19 來自: 南京皓銳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南京雕塑_南京牛首山十牛圖頌浮雕源自禪宗的《十牛圖頌》,與牛譬喻,依次指出禪者由修行、開悟、調伏業識,終至見性,進而入世化眾之心路歷程。南京雕塑_十牛圖頌浮雕,刻于牛首山集賢橋邊的十牛圖塑石假山上。
十牛圖流傳較廣的有宋朝廓庵禪師與普明禪師版本各十幅。它以象征的手法,用一幅幅鮮明可感的藝術形象,通過意象的組合、變換,將抽象的調心、開悟過程寫得入情入理。
牛:是比喻人的佛性、自性;
十牛:是修行中尋求本心自性過程中的十種心路歷程;
圖:即以圖顯示;
頌:就是用偈頌的方式,說明十牛圖的含義及其中的道理。
十牛圖頌在禪宗中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從頓悟的角度看,修行的是個階段可以在剎那間完成,但從方便門看,它將神秘的禪悟直覺體驗,分解為逐漸演化的階次,是修行者一條切實可行的用功方向。
南京雕塑_南京十牛圖浮雕是按廓庵禪師的《十牛圖頌》來雕刻的,內容分別是:
(1)尋牛∶忙忙撥草去追尋,水闊山遙路更深,力盡神疲無處覓,但聞楓樹晚蟬吟。
(2)見跡∶水邊林下跡偏多,芳草離披見也么,縱是深山更深處,遼天鼻孔怎藏他。
(3)見牛∶黃鸝枝上一聲聲,日暖風和岸柳青,只此更無回避處,森森頭角畫難成。
(4)得牛∶竭盡神通獲得渠,心強li壯卒難除,有時才到高原上,又入 煙云深處居。
(5)牧牛∶鞭索時時不離身,恐伊縱步入埃塵,相將牧得純和也,羈鎖無抑自逐人。
(6)騎牛歸家∶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7)忘牛存人∶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閑,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
(8)人牛俱忘∶鞭索人牛盡屬空,碧天寥廓信難通,紅爐焰上爭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9)返本還源∶返本還源已費功,爭如直下若盲聾,庵中不見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紅。
(10)入廛垂手∶lu胸跣足入廛來,抹土涂灰笑滿腮,不用神仙真秘訣,直教枯木放花開。
廓庵禪師的十牛圖比之普明版,第十圖為“入廛垂手”,表現出托缽于塵世街頭、以物我兩忘、胸懷坦蕩的境界教化眾生。
附:普明禪師《十牛圖頌》
(1)未牧:猙獰頭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轉遙。一片黑云橫谷口,誰知步步犯佳苗。
(2)初調:我有芒繩驀鼻穿,一回奔竟痛加鞭。從來性劣難調制,猶得山童盡力牽。
(3)受制:漸調漸伏息奔馳,渡水穿云步步隨。手把芒繩無少緩,牧童終日自忘疲。
(4)回首:日久功深始轉頭,癲狂心力漸調柔。山童未肯全相許,猶把芒繩且系留。
(5)馴服:綠楊蔭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6)無礙: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升平樂有余。
(7)任運: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青草綠茸茸。饑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
(8)相忘: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無心人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
(9)獨照:牛兒無處牧童閑,一片孤云碧嶂間。拍手高歌明月下,歸來猶有一重關。
(10)雙泯: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含萬象空。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
這兩個版本的十牛圖頌,可以采用紫銅鍛造或鑄銅的形式進行浮雕雕刻,將整個十牛圖頌以長卷的形式安裝在墻壁上,或者據現場情況,進行分段裝裱,然后立于墻上。